淮海战役新论⒃:换谭震林指挥打黄百韬!粟裕还能指挥谭震林吗?
上篇文章我们详细分析了淮海战役中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指挥权由陈士榘转为谭震林、王建安的变化过程。有人认为这一调整意味着谭王二人完全独立指挥了攻打黄百韬的行动,加之谭震林身为中央委员,而粟裕仅为候补委员,且谭震林曾独立负责山东兵团一年多,便称粟裕对谭震林没有指挥权。
上篇文章我们详细分析了淮海战役中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指挥权由陈士榘转为谭震林、王建安的变化过程。有人认为这一调整意味着谭王二人完全独立指挥了攻打黄百韬的行动,加之谭震林身为中央委员,而粟裕仅为候补委员,且谭震林曾独立负责山东兵团一年多,便称粟裕对谭震林没有指挥权。
1978年冬天,北京刮着冷飕飕的西北风,人民大会堂开了两天理论务虚会,会场外的人却都在说一件事,《红旗》这本中央权威刊物在真理标准大讨论里一声不吭,这本毛主席亲自起名的杂志,早年多风光,创刊号登了主席的亲笔文章,军队里那些写文章的人也都跟着捧场,谁能想到,到改
1946年9月初的一个闷热傍晚,运河以南的稻田还没收割,远处却已经依稀能听见火炮声。对于刚刚在荆岳突围中九死一生的皮定均而言,枪声并不陌生,他真正担心的是兵员的疲惫——连续急行军两百多公里,鞋底早磨得发亮。
1978年7月,南京城刚过梅雨季,空气带着潮意。粟裕在江苏路寓所里拨通电话:“谭老,总部有人写《淮海战役史》,想听听你的回忆。”电话另一端,谭震林答得干脆:“让他们来,不用客套。”这一幕,被在场的工作人员记了下来。两位老将军相识近四十年,历经硝烟与分歧,彼此信
毛主席视察江苏那年,天刚泛热气。1953年春,省里忙成一锅粥,南京无星级宾馆,别墅找不到,只能腾出省委的几栋宿舍楼。谭震林赶来报工作,看着临时收拾的房间,心里打鼓。可毛主席在意这个吗?外表新旧、待遇高低,他一向不是那种挑剔的人。不过他坐下就聊起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此刻的谭震林正在浙江余姚乡间核对土改账簿,手边是草鞋和半截铅笔。干部汇报本队口粮,他顺手把数字改小了两百斤:“给老乡多留一点。”有人提醒典礼正在直播,他抬头淡淡一句:“肩章又不能当稻谷。”
王征明1923年生于徐州,今年已经92岁高龄。1938年,15岁的王征明背井离乡,辗转来到山西,参加了八路军的学兵队,结业后被分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叶挺、项英、张云逸和周子昆等新四军早期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新四军首长的言传身教,加之自己的刻苦努力,王